Monday Jun 05, 2023

刘亚伟:反现代化的“现 代化” : “中国 模式”终结之开始?

刘亚伟(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会长):

中国从甲午战争之后一直到今天,摸着石头找民主。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光绪的改革,最后基本上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了1945年,毛泽东跟黄炎培讲“历史周期律”,他说我们共产党来了,用民主的法宝,可以不会重复过去的历史了。罗小朋说的“时间换空间、人命换天命”,也是这个意思。


之后是“双十协定”,如果蒋介石和毛泽东当年能够把“双十协定”当一回事的话搞联合政府,中国可能就是另外一条路。我快进到1980年,邓小平“818讲话”说,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都是要看政治改革能不能成功。1987年共产党十三大政治报告,赵紫阳提出了中国的政治改革按7步走,包括党政分开、下放权力、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等。共产党一大到二十大,没有哪一个大会对未来的政治改革提出这样的、可操作的步骤。之后就有了基层民主的大跃进了,卡特中心从1998年到2012年,一直与民政部、全国人大跟进、落实村委会选举、乡镇的人大代表选举和县区的人大代表选举。

到了2006年,温家宝提出的政改方案也是一种可操作的方案,他告诉当时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理事会主席桑顿,说中国的政治改革在他看来,一是基层的直选,二是要给媒体监督的权力。村的人要先学会选村委会主任,之后乡镇的老百姓要学会想选乡镇长,然后到县的老百姓能够选县长。县以上应该是变成间接选举。第三,他说共产党应该有法制,要在宪法的框架下运作。当时桑顿听了非常激动,专门发文说,中国向民主的万里长征实际上是走开了第一步。2009年胡锦涛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实际上也是现在中国当权派说的话,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民主是怎么样。2010年,习近平给过大家一个惊喜,即所谓的“习五字”,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之后,加了“权为民所授”。我当时记得很多人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觉得这是中国进入程序民主的开始。因为授权实际上就是选举了,是一个过程。

当时习的兴趣可能主要是新加坡模式,当然这些后来都放弃了。习近平现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跟之前的报告也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任何的新东西。从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现在的“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中国在民主化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这么多年,卡特中心在中国做的,主要是让大家讨论中国能不能搞政治改革,梳理国内一些政治改革的试点。我觉得中国的民主转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能操作的、有序的办法,不要再重复过去一个王朝推翻另外一个王朝的那种模式。从去年10月份的四通桥到后来11月的亮马桥,老百姓发声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说明中国的社会已经不是铁板一块。在政府的压力下,社会会不会有更多的反弹,这个反弹能不能引发中国政治上的变化,我觉得可以拭目以待,但应该不是短期会发生的事。

 

Comments (0)

To leave or reply to comments, please download free Podbean or

No Comments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