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季刊

《中国民主季刊》(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由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主办,为您提供关于中国、民主与民主化的新知识与新观点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iHeartRadio
  • PlayerFM
  • Podchaser
  • BoomPlay

Episodes

Thursday Jan 30, 2025

美国与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中奉行对华“接触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者们说,经济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中国在政治上走向开放、自由。然而,迄今中国并没有在政治上变得开放,而且伴随中国在经济与技术领域的崛起,它在国际的表现也变得让人不安,这一政策的成效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接触政策是否已彻底失败?西方应如何调整对华战略以应对中国的挑战?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德里克·莱文(Derek Levine)博士采访了政治观察家、记者孟捷慕(James Mann)先生。
孟捷慕出版有《中国幻想》(China Fantasy)、《关于面子》(About Face)等关于美中关系的著作。德里克·莱文是纽约城市大学和新泽西理工学院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603

Monday Jan 20, 2025

因为 1989 年天安门屠杀,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民主国家曾制裁中国,但不久后,改变了立场,转而奉行一种名为“接触”的政策,欢迎和帮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发展经济。这种政策包含了复杂的利益计算,但也有基于普世价值的辩护,因为支持这一政策的人说,如果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经济获得发展,将有助于它在政治上变得开放,走上民主化的道路。
但是,中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不仅国内政治没有变得更加开放,相反,过去 10 多年中,走上了一条向后倒退的道路。同时,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北京对外也变得强硬、自负,西方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专制大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其一些西方盟国重新评估了过去的政策,转向了一种相对强硬的、被称为“去风险”的新政策。
这种新的政策已经开始施加一些重要的限制,包括限制某些尖端技术流入中国。对中国的限制会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困难,因而不利于北京政权的“绩效合法性”,但是同时也可以被北京用来强化民族主义、煽动与西方的对抗。
如何评估西方这种新的、比过去强硬的政策对于中国民主机会的影响,会更有利于还是更不利于中国走上民主化之路?这种新的对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修正了过去的对华接触政策, 美国及其盟国在多大程度上会在这种转变上保持一致立场?促进中国民主化是否西方接触政策的重要目标,如何评估它在这方面的成效?
就上述问题,《中国民主季刊》邀请黎安友(Andrew J. Nathan)、索菲·理查森 (Sophie Richardson)、白夏(Jean-Philippe Béja)、大卫 • 麦克科特 (DavidMcCourt)、王亚秋、上官乱等六位专家与评论人士,发表了以下评论。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588

Friday Dec 20, 2024

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自 1990 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热点。从世界近现代历史来看,建立在种族优越感之上的民族主义一向是大国——尤其是后起的大国——用来动员民众的意识形态利器。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在逻辑上密切相关。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一方面自我神化,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优秀的人种,另一方面又宣称自己作为优秀的种族受到其他强大种族的歧视、嫉妒和打压,不但是世界争霸史上的受害者,甚至受到弱小和低劣种族的欺凌。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或者叫爱国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并不例外。近些年来,在官方宣传和民间心理上形形色色的中华民族优越论可以说司空见惯,实际上宣扬的是种族主义。本文揭示的就是一个具体案例。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30

Friday Dec 20, 2024

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是否应该采用某种形式的联邦制、可以采用什么形式的联邦制来建立民主并保持国家的统一?在这篇经典性的文章中,阿尔弗雷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教授将联邦制划分为 “走到一起”、 “维系在一起”和“拼组在一起”的三种类型。他认为享有盛名的美国联邦制属于“走到一起”模式,并不适合于需要从单一制转变为联邦制、以“维系在一起”的国家。该文在 1999 年首先发表于美国《民主季刊》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0, No. 4 , 1999, pp. 19-34: https://muse.jhu.edu/article/16996)。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79

Thursday Dec 19, 2024

只要敢瀚海行舟并皓首穷经于当代中国的一切有关资料、在一切公开和不公开的文献中下滴水穿石般的研究功夫,仍然有可能揭开存放于黑箱中的中共监控史的机密。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379

Saturday Dec 14, 2024

本文通过对海外各国维吾尔流亡者的访谈,不仅确认了中共镇压的残酷,包括将民族自治法中的权利也视为犯罪、任意抓捕、重罚重判、残酷折磨、家族连坐和利用高科技严密监控等,更发现了镇压具有不透明性、不可预料性和当权者的恣意性特征的事实,这让所有维吾尔人都时刻生活在恐惧中。大量维吾尔精英被迫流亡海外,但与故乡的物理距离、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恰恰为恐惧的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恐怖政治带给维吾尔民族的心理创伤是难以平抚的。为了维持统治,极权政府都会致力于制造恐惧。中共政权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性镇压,更是把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点击下载全文或第四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36

Thursday Dec 05, 2024

2024 年 3 月,日本明治大学举办了“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挑战与日本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就中国专制政权的韧性、知识分子的责任、左右思想分化以及日本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纪要由艾紫琪根据与会者发言提纲、录音整理而成。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300

Thursday Dec 05, 2024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三波威权化的回潮,中美两国都深陷其中。本文详述了美国在其选举制度与施政规范上面临的诸多问题、法律规范遭到的侵蚀、公民社会包括媒体面临的问题、政治文化方面尤其是只问立场不问对错、煽动仇恨与暴力的问题,以及美国的威权化对其外交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影响。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川普 2015 年开始竞选美国总统、后就任美国总统、到否认 2020 年的败选结果、现在又继续参选企图再次掌权的近十年期间。美国的威权化发展表明,民主制度的建设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人们不断地修改、完善、维护与巩固。对比美国和中国的政治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威权化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是摆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们面前的难题。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59

Saturday Nov 16, 2024

1、中国推出“网号”和“网证”制度;2、委内瑞拉民众抗议大选官方结果;3、美国总统拜登提出最高法院改革计划;4、几内亚大法院对 2009 年大屠杀案做出历史性判决;5、孟加拉总理哈西娜在抗议中倒台流亡;6、泰国宪法法院判决解散议会多数党;7、香港法院驳回黎智英及其他民主人士的上诉; 
点击下载全文或下载《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069

Saturday Nov 16, 2024

承接上篇,哈耶克主张小政府和大市场,反对以社会正义之名进行任何财富分配,可是却又认为,当代左翼自由主义代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他的观点没有实质分歧,因为他完全认同罗尔斯的“纯粹程序正义”的理念。本文指出,这是极大的误解,因为“纯粹程序正义”的前提,是社会基本制度必须充分实现罗尔斯提出的正义原则,包括“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因此必然对市场秩序做出各种约束和规范。要反驳罗尔斯,哈耶克可以诉诸两个论证:市场秩序更加公平,又或更为自由。本文认为,这两个论证皆不成立,因为市场秩序既无法保证参与者享有公平的机会平等,也无法保障穷人与富人在私有财产制下享有同样的自由。作者由此总结,一旦我们接受社会正义优先于市场秩序,哈耶克对资本主义的辩护便难以成立。
点击下载全文或下载《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100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1125